生医工学院李凯彦、张月两名博士后成功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 文章来源:生物医学工程
  • 阅读次数:493
  • 2022-07-11


 近日,江苏省人社厅公示2022年度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计划(下简称 “卓博计划”)拟资助对象名单。我院周少华教授课题组李凯彦、张月两名博士后成功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今年4月,江苏省委人才办、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制定发布了《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计划实施办法(试行)》。“卓博计划”是聚焦重点领域、重大平台的专项博士后资助培养计划,作为江苏省“双创计划”的子项目实施,主要围绕国家和省重大专项、前沿技术和重大科学研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需求,每年遴选资助900名优秀博士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对于入选“卓博计划”优秀博士后,省财政按每名入选者两年共30万元标准,分年予以资助,并提供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出站留苏等支持政策。

 李凯彦博士2020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从事生物医学光子学相关的成像仪器与算法研究,主导开发了胶囊式和手持式两款用于活体内部腔道成像的光学断层成像(OCT)内窥探头。 博士期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专业排名第一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联合培养2年,回国后主持搭建了东南大学第一台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系统,并荣获东南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基金。自2019年以来,总计发表SCI文章5篇(其中第一作者3篇),在领域主流国际学术会议做报告2次,申请专利两项(其中1项已授权,1项正在公开中)。

 李凯彦博士的研究课题是“生物医学光子学超分辨成像”。组织病理学活检是目前临床疾病(包括但不限于癌症)诊断的金标准。从患者身体切取的活检样本要经过一系列固定、切片、染色等处理步骤后才能放在显微镜下观察。除了对病人有创、耗费时间长、花费高、存在误检风险等缺点外,这种传统的病理学活检本质上是体外检查,只能提供静态结构信息,缺少生物动力学和功能信息。

 生物医学光学显微成像利用光学的探测手段对活体细胞和组织进行在体成像,获取相应的生理学和病理学信息。在疾病早期诊断和创新治疗方案的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应用前景。高分辨率三维光学显微成像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等因其无创、实时、可重复、三维功能成像等特点,已经被证明具有辅助甚至替代组织学活检的极大潜力。借助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能进一步提高光学显微成像的分辨率、成像速度和图像质量。在临床中实现可实用的高分辨率三维光学显微成像,可以为医生提供在体原位的实时诊断病理学信息和组织功能信息,辅助医生做出更快速、更及时、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张月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期间在童若锋教授指导下开展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图像分割方法研究,曾前往美国圣母大学进行学术访问交流。目前在J-BHICMIGMICCAI 等核心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9篇,科研成果获得中国专利1项。

 张月博士的研究课题为“基于深度跨模态学习的医学影像辅助诊断”。临床中,放射科医生常需借助多模态影像进行疾病分析与诊断。与单一模态的影像相较,多模态影像包含更加丰富的病灶信息,各模态中互补的病灶影像学表现是病灶分割、疾病分类与病例检索的重要依据。针对多模态影像分析的需求,张月博士结合深度学习技术构建基于多模态影像的CAD系统,其主要任务在于多模态之间的域适应、多模态影像信息的融合及(3)疾病诊断(包括病灶分割与疾病分类等)。


学院面向海内外长期公开招聘优秀人才,竭诚欢迎海内外英才加盟。如有应聘意向,欢迎发送简历至学院招聘邮箱:bmeHR@ustc.edu.cn

BME@USTC, 等你来定义!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