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英才,请查收这封来自中国科大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邀请函
  • 文章来源:生物医学工程
  • 阅读次数:273
  • 2023-04-14

@海内外英才,请查收这封来自中国科大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邀请函

中国科大是全国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首批985高校,首批211高校,首创研究生院,首创少年班,学校共有12个国家级科研机构、4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62个院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

苏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球首个“世界遗产典范城市”,中国最宜居城市首位,全国大中城市工业总产值排行榜第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是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的下属四个学院之一,主体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潜心立德树人、执着攻关创新,全面负责生物医学工程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构建、学科建设等工作。

2022828日,中国科大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在苏州揭牌,成为中国科大+苏州地方合作成功打造的第一个学科建设典范。

目前,本学院有30多人的师资队伍和120名学生;五年内,本学院将形成一支100人的师资团队,学生规模达1000名。校内本学科相关的师资队伍共有正高级人才68位,副高级人才60位,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位,教育部长江学者2位,国际医学与生物工程院 (IAMBE) Fellow 1位,美国学术发明院(NAI)院士1位,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AIMBE) Fellow 3名,IEEE  Fellow 1名,MICCAI Fellow 1名,英国皇家化学会(RSCFellow1名,中科院学术帅才2名。柔性引进人才38人,其中院士2位,教育部长江学者1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位。

学院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秉持生医理工交叉、新兴技术融合、产学研用协同、多元跨界合作的理念,聚焦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的科技创新需求,并迎合新兴生物医工产业的发展需求。目前,学院聚焦影像与智能、传感与器械、生物与医药等研究方向,在苏州高等研究院智能医疗器械(iMED)研究中心和影像智能与机器人(MIRACLE)研究中心的支持下开展学科建设。另外,学院正在建立生物医药交叉创新研究中心(BioMed-X),为国家和区域相关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新源泉、新技术和新动力。

入职中国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中国科大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可充分利用校本部、中科院、国家实验室及地方科研机构的优越科研条件,促进前沿研究、产学合作和成果转化。

欢迎海内外英才加盟!BME@USTC,等你来定义!

一、岗位介绍

(一)讲席教授

1.申报条件

在相关领域取得重要成就且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领军人才,原则上年龄不超过55周岁,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放宽年龄限制。

海外申请人:在国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担任相当于副教授及以上职务,或者在国际知名企业担任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对于业绩特别突出或者急需紧缺人才,可适当放宽学历、专业职务、工作年限等申报条件。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近期回国(来华)工作。引进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并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国内申请人:具有在国内知名科研机构、高校或大型企业研发机构等担任教授或相当岗位的任职经历,是国内相关领域优秀的学术技术带头人。

2.支持方式

聘任岗位:中国科大固定教学科研岗位,正高,博导。

薪酬待遇: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一人一议。

科研条件:按需安排足额科研启动经费并提供充足的科研用房,一人一议,可叠加国家人才计划支持经费。

生活补助:除国家和省市配套补贴,高研院另提供不低于250万元配套生活补助。

其他支持:享受子女入学优惠政策;享受周转房及人才优购房政策,可入住高研院自建教师公寓;享受VIP医疗保健服务卡。

(二)特任教授(优青海外项目)  

1.申报条件

以下为2023年优青(海外) 项目申请条件,2024年项目申报条件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发布申报指南为准。

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40周岁(198311日以后出生)。

20233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21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2.支持方式

聘任岗位:中国科大特任教授岗位,正高待遇,博导。

薪酬待遇:整体薪酬待遇(含福利)可达75万元,另可叠加科研绩效。

科研条件:可高达900万元,其中基金委资助100-300万元,高研院按1:2比例配套,其中实验类学科配套不少于300万元。保障过渡期80-100平米科研空间,科研中心落成后可增至150-200平米。

生活补助:除国家和省市配套补贴,高研院另统筹提供不低于200万元安家补助。

其他支持:享受子女入学优惠政策;享受周转房及人才优购房政策,可入住高研院自建教师公寓;享受VIP医疗保健服务卡。

(三)特任研究员(中科院青年人才项目) 

1.申报条件

原则上应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40周岁,达到我校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岗位优秀学术技术骨干水平。

海外申请人:具有取得博士学位后在海外知名科研机构、高校或大型企业研发机构连续不少于3年(含)的科研工作经历(对战略高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急需、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特别优秀的,海外工作年限可适当放宽)。

境内申请人:具有取得博士学位后在知名科研机构、高校或大型企业研发机构不少于3()的科研工作经历或具有担任副教授或相当岗位的任职经历。境内申请人应为中科院外单位人员或已履行不少于一个聘期合同的中科院特别研究助理。

2.支持方式

聘任岗位:中国科大特任研究员岗位(类似国外轨道制),正高待遇,博导,终期评估优秀者聘为教授或研究员岗位。

薪酬待遇:择优通过后整体薪酬待遇(含福利)可达71万元;另可叠加科研绩效。

科研条件:按需支持启动经费250万元,择优通过后可高达800万元(含中科院支持经费),按标准配置充足的科研空间(不少于70平米)

生活补助:择优后高研院统筹提供安家补助达150万元。

其他支持:享受子女入学优惠政策;享受周转房及人才优购房政策,可入住高研院自建教师公寓。

(四)特任副研究员

1.申报条件

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海外申请人:著名高校优秀博士生,获得博士学位,科研业绩突出。

国内申请人: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或优秀博士后。

2.支持方式

聘任岗位:聘期制特任副研究员岗位(副高)。

科研经费:按需支持50万元。

薪酬待遇:整体薪酬待遇(含福利)不低于41万元。

生活支持:享受周转房及苏州园区人才优购房政策,可入住高研院自建教师公寓;给予其子女入学优惠政策(科大在苏附属学校正在推进)。

(五)博士后研究员

1.申报条件

获得博士学位,原则上年龄不超过35周岁。

2.支持方式

聘任岗位:聘期制博士后研究员岗位。

薪酬待遇:整体薪酬待遇(含福利)不低于32万元。

生活支持:享受周转房及苏州园区人才优购房政策,可入住高研院自建教师公寓;给予其子女入学优惠政策(科大在苏附属学校正在推进)。

其他支持:入选江苏省卓越博后可享受30万元个人补贴;出站后留园区工作享受30万元购房补贴。 

二、应聘程序

有意向者请发送个人简历至相关联系人邮箱,并抄送高研院人才办邮箱(szrcb@ustc.edu.cn),邮件标题:岗位+姓名+毕业学校+所学专业。真诚期待您的加入!

咨询邮箱:szrcb@ustc.edu.cn

咨询热线:+86-512-65007156(朱老师)

附:特任研究员与博后聘用需求(持续更新中,招满即止)

序号

依托单位及合作PI

需求岗位

需求人数

专业方向

联系人及邮箱

1

周少华课题组

特任研究员、特任副研究员、博士后

常年招聘

~10

医学成像智能、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医疗机器人等。

沈老师,qshen@ustc.edu.cn

2

潘挺睿课题组

特任副研究员/博士后

4-6

微流控、医疗器械、柔性电子、微纳加工、人工智能、先进给药、材料学、物理学、生物医学工程、机械电子等。

具体研究方向:研发新一代柔性触觉传感技术、数字微流控与生物芯片技术、单分子成像与检测设备、及穿戴式健康与个性化医疗技术,并广泛应用于眼科、骨科、心血管、神经科、重症监护与辅助生殖。

潘老师,tingrui@ustc.edu.cn

何老师,hejiaying@ustc.edu.cn

3

徐晓嵘课题组

特任副研究员/博士后

4-6

生物医学工程、微纳米技术、人工智能、医疗仪器、先进材料。具体研究方向:

1、血管化类器官的培养维持和互联互作;

2、组织器官的三维打印和灌注维持;

3、生物光学影像及智能影像分析;

4、响应型材料用于组织细胞培养和生物医药的关键技术;

5、医疗器械研发及标准化研究。

徐老师,xux@ustc.edu.cn

4

胡祥龙课题组

特任副研究员/博士后

2

有机合成、高分子、生物医药与制剂、光学材料、细胞生物学、肿瘤学、医学、生物材料、生物医学工程等研究领域。主要研究方向: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药物递送诊疗系统、植入材料等)、生物医药与器械 (功能化蛋白、磷脂等)、光学功能材料 (聚集诱导发光材料等);基于临床关键问题,设计构筑新分子与新材料,探索肿瘤、病原微生物感染、心血管与介入医学中的科学与技术问题等。

胡老师,huxlong@ustc.edu.cn

5

秦建华课题组

特任副研究员/博士后

5-8

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学/药理学/化学/医学等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微流控器官芯片、干细胞与类器官、生物材料设计及应用、疾病模型与药物评价、微分析检测技术。

王老师,wangpeng1907@163.com

6

梁文轩课题组

博士后

2

涉及光学工程、精密仪器、生物医学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相关学科,专业包括但不限于光学工程、仪器科学、生物医学光子学、生物医学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工程、应用物理等相关学科,尤其欢迎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优秀博士申请。 

梁老师,liangwenxuan@ustc.edu.cn

7

王东方课题组

博士后

3

DNA纳米技术/光学超分辨/单分子荧光,主要科研方向 

1DNA分子自组装方法以及自组装机制研究

2、单分子荧光技术用于DNA动态纳米结构研究

3DNA纳米技术用于生物物理学研究

王老师,dongfang_wang@ustc.edu.cn

8

熊鹏课题组

特任副研究员

2

生物计算

熊老师,xiongxp@ustc.edu.cn




上一篇:下一篇: